2024年11月22日

教会一隅 || 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外观肃穆的大教会 内在却触目惊心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7月18日 10:10 |
播放

到村西教会时天还下着蒙蒙小雨,清新的春雨中能清楚看见两层小楼上高耸着的十字架。红的瓦,白的墙,看上去庄严而肃穆。

据身旁的传道人陈弟兄介绍,村西教会是附近这一片乡镇里最大的教会了。占地面积有两亩半约1660平,主堂能容纳千人同时聚会,平时的主日礼拜时也有5、600的信徒前来参加。

笔者与陈弟兄到达村西教会时,正值周四,教会正在进行翻修。从大门走进去后穿过堆满泥沙的外堂,便是正在被翻修的主堂了。下雨天的主堂显得格外潮湿,路面也是泥泞一片。堂内堆积的各样木材使整个礼拜堂混乱不堪。

接了电话匆匆赶来的周姊妹是村西教会的一名传道人,从14岁开始学习做传道人、讲道开始,迄今已有23年。但周姊妹说,她并不是一接触信仰就开始在教会全职,中间被神呼召拣选后也曾几度逃避,加上放心不下家中生意和小孩,便如同约拿一样对神的旨意置若罔闻。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恩典与见证,她开始感受到“神的旨意高过人的旨意”,神要使用一个人时,会使用各样的方式使那人最终甘心乐意地降服在祂面前,因此在历经了三年最痛苦挣扎的时期后,周姊妹终于来到上帝的面前告白:“神啊,我愿意坚固自己的心,不管前方道路如何,我都愿意坚定的走下去,不再逃避了。”

周姊妹说,她也是才刚在村西教会服事不久,据说这个教会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但具体有几十年?她也说不清楚,因为在她小的时候从另外一个乡过来聚会时,这个教会就在这里了。那时教会的主堂还是用泡沫板搭建而成,只是这种建筑材料容易起火,稳固性和安全性也不强,所以教务组商议后就决定翻修了。

目前教会没有主任牧师,主日礼拜的讲道均由讲道人轮流进行。当笔者问到翻修的资金从哪里而来时,周姊妹表示,建教会的钱基本都是信徒奉献来的。信徒从上帝那里得到了恩典,或者她向上帝许愿了,需要上帝为她成全什么事情,上帝成全了,她向上帝承诺要奉献多少,就必须要还这个愿。说完这些,见笔者有些吃惊,她又补充说:“在这边,这个现象比较普遍。”

37岁的周姊妹是村西教会数名传道人当中的一位,外表看上去质朴而和善。接到陈弟兄的电话后她从离这里有段距离的村庄赶过来,下着雨也没有打伞,进屋就先招呼笔者坐下、喝水。

她说,她在这里刚刚参与服事没几年,很多事情并不清楚,在教会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因此起初聊时她的话并不多,大多情况下都是笔者问几句了她才简短回答。慢慢地话匣子打开后,她的话也逐渐变得多起来。

“教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牧养跟不上。”聊开了后,她直接了当的说:“第一是年轻人。年轻人走向工作岗位了,太忙了没有时间过来实地礼拜,而工作一忙就容易身体疲惫,加上教会的跟踪牧养又没跟上,很容易就会属灵低落、信心软弱。所以我一直祷告,希望能够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平台,年轻的肢体可以加到这个群里面,每天一起祷告、读经,彼此分享圣经。现在年轻人都在玩手机,用手机来灵修是很方便的。”

“第二是留守儿童。”周姊妹坦诚道:“现在的农村教会留守儿童比较多,而留守儿童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在带。爷爷奶奶带孩子注重的是给他们吃什么,穿什么,教育方面会比较忽视。小一点的孩子,道德方面在一步步下滑……所以希望能更多的带领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学习上帝的话语,在家里怎样孝敬老人,怎样去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怎样在生活当中跟人好好相处。”

第三则是中老年信徒。村西教会是这镇附近唯一的大教会,信徒也是从周围的七村八乡过来的。近期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当地教会不能再让孩子一同参加礼拜——孩子不能进教会,老人自然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家里自己过来礼拜。因此孩子不能来,老人也就来不了了。所以现在教会主日过来聚会的老人也少了许多。“怎样去牧养和关怀这些不能来的中老年信徒?”周姊妹说:“这也是教会需要去思考的。”

针对上述问题,教会接下来会怎样去牧养各个年龄层次的信徒?笔者提出了疑问。

“我想的是需要区域性的牧养,爱需要走出去。”周姊妹说完,又叹气,“但比较难。”

据周姊妹提到,事实上村西教会是一个天然条件非常好的教会,它以前坐落的位置偏镇的西边,但随着西边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开发出来,现在整体位置反而比较靠中心地带。如今的村西教会西边有新建的小区,东边有工厂,还有一些外来人口会在这里定居和打工,再加上周围有房地产的投资,所以四周的流动人口是很大的。“它的地理位置、流动人口、天然条件都是非常好的。”陈弟兄补充:“这个教会每次礼拜都有好几百人,就是因为天然的地理位置会把人引流到这里。教会如果好好把握,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但因为教会后期没有作为,所以流失了很多人。”

现在教会外观看上去很大,参加礼拜的人也很多,却在镇上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陈弟兄表示,多数来参加聚会的人都是以前就在这里聚会的固定人员,几乎没有什么新人过来。

周姊妹也提到,教会不作为,体现在教务组的不作为上。

1,教务组制度比较混乱,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例如几个传道人、同工,谁负责这一周讲道和祷告、带领读经?谁负责下一周的讲道和祷告、带领读经?并不清楚。

按正常礼拜流程,传道人讲道通常需要提前1-2个小时来教会祷告、预备,但有些传道人都是离讲道开始只有20分钟了,才匆匆赶来,脱了外套就直接上台开始讲。就更别提祷告和带领读经的人员了,有时到了时间点需要人上去带领读经了,还找不到带领的人。等打电话一联系,对方居然不知道这周是他带领读经,这个点了还在家里没有出发。

“这个现象其实在农村其它一些教会,也会有类似的情况。”陈弟兄再度补充:“有些讲道人不会提前预备讲章,而是当天讲道前凭着感动,想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有些讲道人是到了台上随手翻开圣经,翻到哪章经文,就讲哪章经文。”

2,不愿走出去牧养。教会的地理位置会时不时引进来一些新人,但由于教会一次礼拜人数太多,都是从各村庄过来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互相认识,教会也不能每个人都关注到。因此有些人来了、又走了,或者谁没来,根本没人知道,这样就会导致信徒彼此之间感受不到上帝的爱,新人也不会觉得教会跟社会、单位有什么区别。

走出去牧养,其实也就是分区域牧养。村庄的聚会人员可以成立一个小组,小组里有一个组长和副组长,由他们来统计这个村参加礼拜的人。这周谁没有来?为什么没有来?是因为生病还是家里有事?这样组长就可以和负责这个区域的传道人带着组员们一同去她家里探望、祷告。

“但目前为止这种形式一直没能做起来,教务组也没有着力去推进过。”周姊妹无奈道:“上一届的教务组组长曾经推动过,想要买一辆车带着传道人们去各村看看,每个村分派一个传道人负责。但最终没有做起来,因为教务组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需要整个教务组一同做决定。他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也没用。如果他坚持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别人就会在中间搞些小动作。”

针对以上两点,陈弟兄也进行了他个人的补充:“教会不作为,一方面是‘作为’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等,所以有些教会它并不愿意改变,觉得现在这样就已经很好了。另一方面这个现象在我们这里,又被称为‘牧养教堂’,意思就是牧养的不是教堂里的人,而是一个教堂。例如附近另外一个教堂建的比村西教会还大,但他们聚会的人数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提到现下教会的种种情况,周姊妹脸上浮现出丝丝愁容,她说:“不知道教会会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就放在祷告中吧!这是上帝的圣殿,祂会带领,不会任凭下去的。我们现在几个有同样想法的弟兄姐妹就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探望小组。如果附近村庄哪个信徒需要探望了,我们就一起去看望他。我们在主里面能尽力多少,就尽力去做,剩下的,就交给上帝了。”

笔者后记:

跟周姊妹聊完后,笔者走到教会外面仰望着耸立在半空中的十字架,不由得想到在另一家教会遇到一位年轻的传道人姊妹,她曾这样说:“我刚毕业时来这里,一心火热就想在教会里做点什么,想去改变教会现下的一些境况。但提了好多建议大家都不采纳,教会的人也不听我的。慢慢的我也就不再提建议了……一般年轻人过来事奉,热心最多能坚持两年吧,两年后,什么热心就都没了……”

正如村西教会,它所处的环境、位置等各方面都是优越的,就如周姊妹所言,上帝赐给了许多好的外在条件,可无奈教会里面的人不作为,能怎么办呢?诸如村西教会这样的情况必然不是就此一例,在当下,还有更多教会也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教会外在条件优越,但教务组人员懈怠,导致教会停滞不前、不发展,年轻的事奉人员一片热心也被逐渐浇灭。如何改变这个情况?还值得我们更多的去思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